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笪村,二月二民俗活動
“二月二,龍?zhí)ь^”,其實這并不是龍的節(jié)日,而是土地老爺?shù)墓?jié)日。二月二是一個典型的關于農(nóng)耕與土地的節(jié)日,早在二十四節(jié)氣成形之前就有了這個節(jié)日?!秴问洗呵铩ぶ俅杭o二》中就有明確記載:“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故而這個月官府要告誡百姓,保護幼苗,撫恤兒童,并命百姓去祭祀土地神,同時官府還要命司法官為犯人去除手縛腳鐐,并減少關押犯人,更不要去殺人和懲治犯人。從這樣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獲得相當多的信息,并以此知道“二月二”民俗”的來由。 因為笪村的“二月二”民俗活動有三天的大戲,所以開臺的日子選在了二月初一,到初三結(jié)束。請神和祭祀土地的時辰安排在正午時分,都督土地廟里人如穿梭,香煙繚繞,土地神,觀音菩薩和娘娘殿前敬香者絡繹。廟門對面的戲臺很是軒然豁朗,小廣場上我們到時已經(jīng)非常有序地坐滿了前來看戲的民眾,那由笪村村委會資助的一千把塑料座椅,更是讓整個會場顯得格外井然順序。會場的周邊自然是依序擺放的商家的攤位,衣食用品很是豐富,還有充氣的兒童樂園讓孩子們可以開心地一樂。 正午時分,在節(jié)奏有些緊迫的鑼鼓聲中,演員代表依次拜祭過各位大神,并在震耳的銃聲和爆竹聲中完成了對土地神的敬拜。之后,為期三天的大戲,開唱。 還看今天的“二月二”民俗活動,己經(jīng)融入了太多的現(xiàn)代元素和成份,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真正的“與時俱進”。我們觀摩或挖掘探究任何一項民俗活動,不能止于對表象的了然,更應去追尋表象背后的根源。我們現(xiàn)在有些研究歷史和民俗的文化人或?qū)<铱偸怯靡恍┟袼谆顒拥撵披惿蕘砻曰笪覀?,彼所謂的“打造”,實在是一種對文化生命的戕殺,如安徽太湖的假兵馬俑事件,就是前車之鑒。 作為農(nóng)耕文明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二月二”深植中華農(nóng)耕循天時以獲地利的節(jié)氣變換中。古人將冬眠的蛇蟲百腳稱之為“龍”,“二月二,龍?zhí)ь^”也正應在驚蟄前后,這個時候萬物復甦,一年的春耕就此開始,所以祭個龍,拜個土地,熏個房梁,用草灰圍個糧倉等等,無不是圍繞著一個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而來。這其中包括剃頭,吃面,炒黃豆或玉米等等,都應該有相對應的講究和來由的。如炒豆子或玉米其中有一層含義便是提醒人們在享用這兩種秋熟作物的時候,另外的幾種重要的夏熟作物,如麥子等卻己在野外過了一冬,應該去關心一下了,若是誤了對它們打理的季候,可是有半年的饑苦之虞的,云云! 關于民俗和原始藝術的問題,魯迅曾有過非常精到的論述,他在《“藝術論”譯本序》中講到:。。。社會人之看事物和現(xiàn)象,最初是從功利觀點的,到后來才移到審美的觀點去。在一切人類所以為美的東西,就在于他有用——于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別的社會人生的斗爭上有著意義的東西。。。享樂著美的時候,雖然幾乎想不到功用,但可由科學的分析而發(fā)現(xiàn)。由此,魯迅教給我們的這個方法論,已可以讓我們面對豐富多彩的民間或民俗藝術的時候能夠有方法和力量去追溯到這些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本源,并以此來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先人的生存和生活狀態(tài)。如,大型龍燈的舞起,首先需要一個農(nóng)耕豐熟的地理環(huán)境,其次需要有勞動力的充裕后備,再次需要有以家族為單位的主動參予。這三個條件的具備,其中就有著非常大的信息量可供我們?nèi)シ治鐾诰颉T僬?,當我們不斷聽到某某龍燈,民俗大都始于乾隆年間時,這些傳說中所含的一些信息,也可以幫助我們更立體地了解一下乾隆朝。 將史學,美學引入對民俗的分析,可以使我們能有一個更客觀,更立體,更具敬畏之心的態(tài)度來面對我們芨芨可危的民俗活動,唯如此才能將挖掘,繼承,保護,弘揚和利用的工作做得更好。晶橋鎮(zhèn)的笪村曾經(jīng)地處古商道重要節(jié)點,百步三橋遺跡尚在(那些古商道上留下深深轍印的青石板或許還能找到一些),又與河對岸的劉家渡相望,石山下也在一襟之中,往西的朱村尚有一家族墓群遺存,其間青石圍欄的構(gòu)件物和雍正年的殘碑是不是可以有單位組織一下“挖一挖”? 如今,不少的村民只知道一年年地堅持著“二月二”的民俗活動,有些村甚至己退化到只知“二月二”有個土地會是要搭平伙聚個大餐,喝夠老酒的,卻并不知為何要聚這個餐,如此,笪村算是做的比較好的。廟里的裊裊香火蘊滿了人們太多的祈福;熱鬧,而有序的會場氛圍正是一種人心向和的最好的體現(xiàn);家家戶戶的親朋盈門,更是一種極好的溝通與交流的機會,相對于今天許多人們的防盜門與封閉小區(qū)的籠式生活,這種開放式的走動與交流實在是個難得的暢懷開放的機會。 我們希望我們身邊的民俗活動不要失去她的滋養(yǎng)土壤,我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心關注我們尚存的一些民俗活動,并切實地來做些挖掘和整理工作。
1615781429141.jpeg (46.38 KB, 下載次數(shù): 168)
下載附件
2022-3-4 10:10 上傳
版權及免責聲明
1、如本文中文字或圖片侵犯了貴方的版權或名譽權,請與我方聯(lián)系,我方在核實后,會及時刪除。
2、本文由網(wǎng)友自行發(fā)布,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3、對于不當轉(zhuǎn)載或引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而引起的民事糾紛、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wǎng)站不承擔責任。
本文地址: http://fs-ll.com.cn/thread-567041-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