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手機號碼,快捷登錄

手機號碼,快捷登錄

查看: 7162|回復: 1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產隊時代正能量記錄--前蘆家莊故事之二十》作者陳...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24-1-5 23:01:02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4-1-5 23:28 編輯

生產隊時代正能量記錄
前蘆家莊故事之二十
作者陳維銀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
   生產隊這一最基層的集體組織,共存在了20多年,一個時代結束了,在歷史的長河中,前五千年沒有生產隊,將來五千年也不會有生產隊了。
        以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到生產隊,這種集體在蘆家莊存在了三十年,前十年分分合合,一平二調,只重視大搞水利,荒蕪田地,導致大饑荒。中間十年吸取前十年教訓,重視并專注農業(yè)生產,號召全國農業(yè)學大寨,農民吃飽了肚子,還交足了公糧,有錢有糧,娶老婆建房子。后十年又開始大搞河道堤壩等水利工程,農民每年出大量義務工,農民的工分收入無形中被稀釋,工分收入一年不如一年,人心漸漸涼了,生產隊逐漸步入崩潰的邊緣。
       1951年到1981年的集體時代,雖然一去不復返了,但集體時代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懷舊的。
       解放后,原貧苦農民群體幾乎是文盲,于1952年開始,在農村開展掃盲運動,直至1970年,生產隊還在辦夜校,持續(xù)多年辦掃盲班,大多數(shù)農民脫去了文盲帽子。我父親也就是在歷次掃盲運動中甩脫了文盲的帽子,我父親的認字課本至今還保存完好。
掃盲識字班、照片來源網絡



農民參加掃盲,照片來源網絡


       我們前蘆家莊夜校設在楊滿福家三間空房子里,布置了墻報,置辦了黑板、課桌、凳子,老師由袁新仁任教,后來知青陳學敏也輪流上課,無論是大隊書記趙明春、主任張榮才,只要是前蘆家莊戶口的男性勞力,必須準時參加上課,隊委會研究分五個小班輪流上夜校學習文化:
       第一班:劉敬華、蔡明保、任天明、張榮喜、袁新發(fā)、任天甲、任天才,任天才班長,輔導員陳學敏。
       第二班:陳孝清、陳孝元、陳孝根、任天懷、張洪蘭、袁春香、任興元,任興無班長,輔導員陳學敏。
       第三班:趙明春、任興盛、袁新道、雷大才、任天根,袁新義,任興盛班長,輔導員袁新仁。
       第四班:袁新才、張桂香、任天虎、張榮才、任天柏,高子銀,高子銀班長,輔導員袁新仁。
       第五班:曹先仁、張秀桂、盧洪鳳、盧洪發(fā)、盧洪才、任天龍、騰學文、曹先仁班長,輔導員袁新仁。
我父親日記上農民夜校名單

   東屏鄉(xiāng)政府編印了教材,硬封面共36頁,1500個常用字,還有常用的應用文范本,本內有學字計劃和學字成績檢查記錄表。
       當時農村大隊書記、主任、村干部都是文盲,通過刻苦學字,干部們都能閱讀書報,記錄一般事務。還有比較聰明成績好的社員,后來勝任會計,大隊會計也是在成績好的社員中選拔,這樣的識字運動也只有集體時代才會組織。



我父親保存的東屏鄉(xiāng)于1957年,印刷的社員識字手冊


   生產隊承擔孤寡老人的養(yǎng)老,我們生產隊社員雷大才與老伴高氏,無兒女,雷大才出生于1909年,1968年雷大才年滿60歲,不再參加生產隊勞動掙工分,生產隊承擔雷大才老夫妻倆人的口糧,一人516斤,二人共1032斤稻谷,提供12斤菜籽油,提供適當?shù)纳钯M,凡生產隊分配魚、肉及其他一切東西,均有老倆口的份額,還滿足老倆口燒柴禾,房子維修等都由生產隊負責,老倆口還種自留地,一年養(yǎng)一頭豬,長到一百多斤,年終殺了也不賣,奄咸肉,平時還有撒網和搭網弄點魚吃,老倆口晚年的小日子非常舒暢。
農村老年人,照片來源網絡



       1975年前蘆家莊分隊,老倆口分在我們西隊,西隊僅95畝田,即便田地少,我們西隊義無反顧承擔雷大才老夫婦的養(yǎng)老義務,而且歷任隊長都主動擔負起這個責任。
       1981年單干后,將老倆口的口糧數(shù)分攤到我們一個我們西隊各家各戶,每年收稻后各家首先給老倆口的糧草送到他家里,到1990年已經82歲的雷大才,生病后臥床不能動,村長組織各戶輪流護理,直到1991年老倆口去世。
   生產隊給老倆口養(yǎng)老13年,單干后我們前蘆西隊人的良心給老倆口養(yǎng)老10年。
       生產隊時代我們前蘆家莊村沒有發(fā)生過偷竊,單干后出現(xiàn)的偷狗,偷雞鴨鵝,入戶盜竊,生產隊時代從沒有發(fā)生過,那時的情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點也不為過。
       生產隊那時候,出工做活家里門鎖著,兩塊門板中間留一個人能進出的大縫,鑰匙掛在門后,是公開的秘密。到各家借各種農活用具或生活用具,都是自己開門拿,用完還回來,說聲“難為了”。
       1964年的四清運動,上面也派工作組來到前蘆家莊,清理生產隊的賬目,核查所有發(fā)票的真實性。我父親經手的發(fā)票,和我父親蓋章由別人經手的發(fā)票,所有報銷的每一張大小金額的發(fā)票,四清工作組都一張一張地核查,對真實性有懷疑的,派人持票去開票單位核對底根,四清運動是國家在城市、農村進行規(guī)模最大經濟賬目核查運動,且有始有終。
       我父親和會計也是被四清的對象,那時候的隊長和會計,必須廉潔奉公,廉潔自律,只能吃虧,不能沾光。
       生產隊時間,交公糧是必盡的義務,1963年交公糧26374斤稻谷,其時小隊人口54人,平均每個人口交公糧488.4斤稻谷。
       1965年,我們前蘆家莊合并一個生產隊,給國家交公糧46028斤稻谷,其時全隊男女勞動力41人,每個勞動力向國家交公糧1122.6斤。
       交公糧秈稻收購價100斤8.4元,元稻收購價100斤11.5元,如1965年給國家交公糧46028斤稻谷,約收購價約4600元。
       交公糧4600元首先抵扣當年的農業(yè)稅,1958年6月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96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稅條例》。條例規(guī)定,全國農業(yè)稅的稅率為常年產量的15.5%。1965年我們前蘆家莊生產隊水稻總產量171481斤。這個產量如果被大隊公社獲知認定的情況下,1965年我們前蘆家莊生產隊將向國家上交農業(yè)稅171481*15.5%=26580斤水稻的價值,所以說交公糧是全國農民對國家的無私貢獻。
生產隊時候,到了冬季農閑季節(jié),農民義務挑水利土方,現(xiàn)在年輕人弄不懂怎么個義務法。
       比如說我們前蘆家莊生產隊1970年,凈總收入15000元,留來年生產備用金3000元,生產隊總用工8000個,分配工資等于(15000-3000)/8000=1.5元。
   入冬時節(jié),40個勞動力卷起蒲蓋,挑著糧草,浩浩蕩蕩開往水利工地,吃著自己帶的糧食,日夜挑水利工程土方二個月,記工分2400個,挑土方二個月上面不給一分錢工錢,只發(fā)放土方米,肉,土方米和肉根本不夠吃,還要從生產隊帶來。挑土方2400工日回隊里參加分配,分配的結果是:(15000-3000)/(8000+2400)=1.15元。
   通過算賬就清清楚楚,沒有水利土方任務的情況下,我們前蘆家莊生產隊1970年年底工資分配1.5元一個工日。我們前蘆家莊生產隊1970年年底,去40人挑了水利土方任務2個月后回來分配,工資從1.5元降低到1.15元一個工日。
   也可以這樣講,僅1970年,前蘆家莊生產隊社員們,無償無報酬做了2400個義務工,后世人們應該不忘那個時代農民的偉大奉獻。
        那時公社和大隊所有的干部,社員沒有不認識的,他們下到生產隊里一樣參加勞動,沒有架子,沒有特殊對待。下鄉(xiāng)沒有車子,又都是土路,下鄉(xiāng)時大多邁開大步走,中午在農村干部或農民家里吃飯,吃完飯將錢和糧票留下給做飯的人家。
干部參加勞動、從來沒有紅地毯,照片來源網絡



       1972年春,我們前蘆家莊生產隊全體社員,集中力量做一條近150米長的壩埂,壩埂兩頭要造出口閘,出口閘要用幾塊約3米多的大塊石做橋板。在山上尋找到了合適的大塊石,隊里有力氣的八個人抬著大塊石自山上下來,此時公社黨委書記陶孝祥前來我們隊,他見此情景,脫去外套替換下一人抬石頭,他高大黑壯,直到幾大塊石板抬下山,全部安放完成,陶書記帶著一身汗水離去,這是我親眼所見的。
       時間從來不會停留,時間能夠記憶歷史。
       生產隊過去了四十多年,世間變化巨大,我還時常從記憶中翻閱那個集體的歲月,那個無憂無慮且夜不閉戶的年代。
       總結一下:集體時代大規(guī)模掃盲運動。生產隊時期各個生產隊都有如前蘆家莊一樣的孤寡老人,大家義不容辭的承擔起贍養(yǎng)義務。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也是那個時的特色。大小干部廉潔奉公,廉潔自律更是那個時的特色。交公糧和挑水利土方,這兩項是那個時代農民對國家的杰出貢獻。從中央到地方的干部,農村社員沒有不知道的,公社大隊干部人人都認識,這也是那個時代特色。我寫了生產隊時代正能量特色的幾點記錄,讀者們自已品吧。
   我的父母及眾多鄰居,都離開了這個世界,我時常懷念他們,謹以此文紀念他們。
       我的父母及眾多村里鄰居,都是我們前蘆家莊生產隊的主角,在他們的生活中演繹了很多故事,很多故事都已成稿,還有沒有人愿意看呢!


沙發(fā)
 樓主| 發(fā)表于 2024-1-5 23:18:49 | 只看該作者 ?
連載20天,暫時休息一陣,也讓大家消化吸收一番。等過一陣后,再請陳維銀先生筆耕,向大家介紹接地氣的當年農村生活場景故事!我個人建議:可寫寫農民挑河的系列故事!
板凳
發(fā)表于 2024-1-6 06:47:31 手機版 | 只看該作者 ?
二十文章連續(xù)登,作者精神應敬佩,
三十年來風和雨,有高有低有奔頭。
四任隊長不同樣,能力高低看分配!
農村貢獻交公糧,各大城市不用愁。
一個村莊興衰史,全靠政策來統(tǒng)籌。
農閑時光興水利,干部群眾數(shù)月回。
農村副業(yè)很重要,一旦放棄收入危。
農民靠的是工分,風調雨順樂豐收!
時代變化改策變,分田到戶又輪回。
何日農村重振興?糧食無憂國騰飛!
地板
發(fā)表于 2024-1-6 07:06:18 手機版 | 只看該作者 ?
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對農村的文化發(fā)展起到了極大作用。
5#
發(fā)表于 2024-1-6 08:08:30 | 只看該作者 ?
寫的真好
6#
發(fā)表于 2024-1-6 13:31:04 手機版 | 只看該作者 ?
今天所謂的改開事實上是對前期大集體時農民們多年的付出和積累的一個量化賤賣,或被強占,普通農民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什么獲益。而后來的城市化下的房地產更是直接從根上摧毀了中華農耕文明和鄉(xiāng)村文明的基礎。一些根本不懂三農,甚至是完全沒有中國農村生活體驗人的洋精蠅來管三農,正應了彭德懷怒斥博古們的那句話,崽賣爺田不心痛。于是退耕還林,退林還耕,禁燒秸稈,禁養(yǎng)牲畜,甚至禁止大灶煙火等等奇葩的折騰無休無止,終致鄉(xiāng)村消失農民被上樓,與土地隔離,中華的鄉(xiāng)村文明失去生存的土壤。
現(xiàn)在的農村土地不是撂荒,就是集中到所謂的種田大戶手上,這些人可獲取國家的大量農業(yè)補貼,而失地農民卻隔離在這些惠農政策之外。當有一天最后一道關口被打通,資本全面進入農村,中國的三農會怎樣?
7#
發(fā)表于 2024-1-6 18:29:19 手機版 | 只看該作者 ?
又一次拜讀了!
8#
發(fā)表于 2024-1-9 09:48:39 手機版 | 只看該作者 ?
那時候還小,聽說過。
9#
發(fā)表于 2024-1-9 10:57:24 手機版 | 只看該作者 ?
那時候小搞不懂
10#
發(fā)表于 2024-1-11 07:36:53 手機版 | 只看該作者 ?
插隊時,有過體會!
11#
發(fā)表于 2024-1-11 07:38:13 手機版 | 只看該作者 ?
插隊時,參加過生產隊的會議
12#
發(fā)表于 2024-1-11 08:31:43 | 只看該作者 ?
希夷 發(fā)表于 2024-1-6 13:31
今天所謂的改開事實上是對前期大集體時農民們多年的付出和積累的一個量化賤賣,或被強占,普通農民在這個過 ...

再洗一次牌
13#
發(fā)表于 2024-1-13 09:10:32 手機版 | 只看該作者 ?
雖然沒經歷過,可聽說過,真是太艱苦了。
14#
發(fā)表于 2024-4-17 11:04:22 | 只看該作者 ?
艱苦的生活,火熱的年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關于我們|Archiver|手機客戶端|小黑屋|自律公約|==溧水114網== ( 蘇ICP備10008074號-9 )

GMT+8, 2024-10-23 06: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南京溧水易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57214114、57244114 地址:廣成鉑金大廈16樓01室
法律顧問:范遵國 13705148320 江蘇宗域律師事務所 | 吳耀坤 18502567708 江蘇圣典(溧水)律師事務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5-57214114、13913384400 未成年人專用舉報郵箱:001@ls114.cn
蘇公網安備 32011702000107號 | 經營許可證:蘇B2-20150070 | 人力資源許可證:0117000113

客服微信 求職群 公眾號 視頻號 抖音號(ls114ls1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