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焚石鑿河根本不可能”嗎? ——與陳維銀先生商榷 諸榮會 陳維銀先生該文多借史料寫成,考據(jù)細致,很難得,但是文中“焚石鑿河根本不可能”之觀點過于武斷,就他自據(jù)材料和自持觀點來看,二者間多違邏輯,具體說來有五: 一、當時官方記載中沒留下“焚石鑿河”的記載,就等于后人筆下的追記“是憑空編造的謠言”嗎?作者說:“明初官員宣邦直,是開挖胭脂河工程指揮部里的高層官員,宣邦直是工程的親歷者,參與者,管理者……他是唯一記錄開鑿胭脂河的人,他的文章中沒有提到‘焚石’一個字?!贝思词故鞘聦崳膊荒苷f“只有宣邦直描述開鑿胭脂河的場景可信”,別人的記載就一定不可信,因為誰能保證宣邦直的記載絕無遺漏?。吭賱t,宣邦直無疑是胭脂河工程的官方記錄者,他筆下的文字自然可列入“正史”,但是誰又能肯定當時除了官方的記錄者以外,民間就沒有自發(fā)的記錄者寫下了相關(guān)“野史”呢?甚至,誰又能否定還有一些在“正史”“野史”之外的有價值的事實只是被口口相傳了下來呢?在此,作者僅憑官書中的記載就完全否定了后二者,顯然過于武斷。 作者或許會說,如果有相關(guān)“野史”留下,今天的我們怎么都沒看見呢?但是今天我們沒看見,就等于五百多年前的黃汝金(萬歷年間《溧水縣志》主修者)們和韓邦憲(《東壩考》作者)們也沒看到嗎?就等于他們或許正是根據(jù)“野史”和傳說追記下的文字“就是憑空編造的謠言”嗎?顯然不能吧!因為眾所周知,“野史”甚至傳說,被稱為歷史文化的“化石”,有時恰恰有著“正史”中所沒有的,甚至更真實的歷史信息。 二、一項工程中即使確定無疑使用了甲技術(shù),就一定證明其絕沒有或不能同時也使用乙技術(shù)嗎?作者從史料中查閱到宣邦直記載中有“萬夫如蟻、鉏鍤如云”等文字,并就此認為其“是唯一的施工辦法,民工就是一個辦法‘鑿’”。哪有這樣的邏輯?因為用了“鑿”的方法就一定沒有或不能也同時用了別的方法嗎?此如同我們今天在有爆破技術(shù)可用的前提下,就等于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就一律爆破,別的技術(shù)都不用或不能用了嗎?也如同生活中我這頓午餐吃了紅燒鯽魚,就等于我沒有或不能同時也吃了糖醋排骨嗎? 三、胭脂河工程量大不大,與工程施工中用沒用“燒苘煉石,破塊成河”方法沒關(guān)系。作者算出脂胭河工程所開鑿石方量為198萬立方米,并由此就斷言“火燒約198萬立方米的石頭,用火燒石頭的辦法開河是何其荒唐”。其實荒唐的恰恰是作者此言本身,因為說工程中采用了“燒苘煉石,破塊成河”的方法,并不等于說工程中的所有石方都是用這種方法開鑿的;事實上古人也不會笨得遇到松軟、破碎的石層明明用一般開鑿方法就奏效的情況下還多此一舉地“燒苘煉石”。今天看胭脂河兩岸實際地層,可以明顯看出堅硬的整石層與松碎的鵝卵石層交錯——開鑿碎鵝卵石層自然不用“燒苘煉石”,但開鑿堅硬的整石層時,怎么能說一定沒用過“燒苘煉石”的方法而只是“鉏鍤如云、斧鑿如雨”呢?此話又憑什么說呢?再則,從邏輯上來說,胭脂河工程量再巨大,也并不能用來論證工程實施過程中沒用過“燒苘煉石,破塊成河”,二者間事實并不構(gòu)成論據(jù)與論點的關(guān)系,即用沒用過“燒苘煉石,破塊成河”的方法,與工程量大小沒關(guān)系。如果石頭不硬,用一般“鑿”的方法能解決,工程量再大也不用“燒苘煉石,破塊成河”;如果石頭太硬,一般“鑿”的辦法無能為力,哪怕工程量不大,在沒有爆破技術(shù)的條件下,最有可能用的方法便是“燒苘煉石,破塊成河”。這才合乎事理邏輯! 四、桐油再貴重,就能證明胭脂河工程施工中沒用過,或大明王朝用不起嗎?作者據(jù)他年輕時的生活經(jīng)驗證明了桐油是一種很貴重的物資,其意一是用它“焚石”有點如今天的俗話“高射炮打蚊子”,二是大量使用也用不起,從而證明胭脂河工程中不曾“燒苘煉石,破塊成河”。對這觀點只要稍加推敲也不難發(fā)現(xiàn)其根本站不住腳。今天的桐油固然有點“貴重”,但這更多是因為今天用的少,桐樹也自然栽得少,是一種“物以稀為貴”效應,而在明代事實上未必如今天這樣“貴重”。再則,胭脂河工程既是一項關(guān)乎大明王祚的“重點工程”,就算桐油再貴重,堂堂大明王朝也不至于用不起吧?此也如同我們今天,哪一項國之重器的建造不是耗資天量,但既是國之重器,國家一般情況下都會在所不惜。就胭脂河的這點工程量,以整個大明王朝的能力,供應這點桐油施工之用,也應該不成問題吧? 五、“燒苘煉石,破塊成河”,并不等于要把巖石燒到炸裂的溫度。作者根據(jù)現(xiàn)代科技測出的不同巖石的燒裂溫度斷言,用桐油焚燒不可能將巖石燒裂。此話看似很“科學”,其實在這兒并不能證明什么。我們不妨去實際生活中驗證一下,巖石只需燒致一定溫度(不一定到使之炸裂的溫度),稍加施以外力,它就會比原來更容易破裂——說到底,所謂“燒苘煉石,破塊成河”,只要把巖石燒到這程度就行了,并不等于要把巖石硬燒得自動炸裂。 最后,還想說一句似乎是題外話。作者為什么會在做了如此大而細的史料工夫的基礎上竟得出這么一個不合邏輯的結(jié)論(“‘燒苘煉石,破塊成河’是憑空編造的謠言”)呢?想來是因為其自覺和不自覺地以矮化古人學品和人品為前提和出發(fā)點了;然而事實上,古人無論是為學還是為人,今人與之相較,多數(shù)時候汗顏的是今人而非古人。 2023年7月26日
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
1、如本文中文字或圖片侵犯了貴方的版權(quán)或名譽權(quán),請與我方聯(lián)系,我方在核實后,會及時刪除。
2、本文由網(wǎng)友自行發(fā)布,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3、對于不當轉(zhuǎn)載或引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而引起的民事糾紛、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wǎng)站不承擔責任。
本文地址: http://fs-ll.com.cn/thread-601129-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