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4-9-27 14:32 編輯
您知道“四知堂”的由來嗎? ---羅村四知堂《中山楊氏宗譜》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739.jpg (105.41 KB, 下載次數(shù): 95)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0 上傳
6月25日從西莊徐家村看譜回溧途中,我突然想到羅村楊氏宗譜我們還沒有采集過資料呢,于是停車就到大舅子(內兄)楊明柏家,說想過一陣我們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來看看《楊氏宗譜》,請他幫助先聯(lián)系宗譜保管人。第二天楊明柏就打來電話:說六月初六曬譜時,你們來看譜吧!
微信圖片_20220707114522.jpg (108.96 KB, 下載次數(shù): 92)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2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615.jpg (147.12 KB, 下載次數(shù): 99)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2 上傳
楊氏宗祠影壁
微信圖片_20220707114915.jpg (120.32 KB, 下載次數(shù): 90)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3 上傳
家譜中所記載的原楊氏宗祠的三進祠堂圖
那我又是怎樣知道明覺羅村保存有《楊氏宗譜》的呢?因為我愛人是羅村人,我是地道羅村楊家的女婿。2006年村上復建楊氏宗祠、續(xù)繪宗圖、重修家譜這三件大事我還是知道的。因為我的岳父大人楊昌聚在村上屬長輩,且擔任過同心大隊的主任、書記,人緣較好、威望較高、大公無私。2005年春,就是由我岳父楊昌聚及楊氏宗親楊昌正、楊明榴等諸位率先提出要建宗祠、繪宗圖、續(xù)家譜的倡議的。當年復建宗祠時他老人家已經(jīng)是80周歲高齡的人了,但仍親自擔任“楊氏家族續(xù)修譜牒、繪制宗圖、重建祠堂理事會”會長助理一職,并主要擔負起楊氏宗祠的復建所需經(jīng)費籌集這項重要工作。他通過走親訪友、電話聯(lián)系,告知楊氏宗親們要通力合作,來共同捐助宗祠、宗圖、宗譜的所需資金。我記得岳父大人曾打電話給浙江省進出口公司工作的侄兒楊明森(字長根),他一個人就解決了近萬元的資金。楊昌聚老人除了自己捐助2000元,還動員幾個兒子積極捐款,其中小兒子楊勇(六林)就捐助了5000元。另外我也親耳聽岳父講起過審批楊氏宗祠的項目建設報告是以“楊家文化活動中心”的名義才獲批準建造的。當然完成楊氏宗祠的復建、宗圖的續(xù)繪、宗譜的重修是以楊明斗為會長的楊氏族人齊心協(xié)力的結果。這是件上對得起列祖列宗、下福佑到子孫萬代的大好事。
DSCF7642.JPG (65.58 KB, 下載次數(shù): 99)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2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707114540.jpg (157.84 KB, 下載次數(shù): 100)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2 上傳
家譜中所繪的羅村圖
DJI_0258.jpg (481.77 KB, 下載次數(shù): 92)
下載附件
2022-7-16 21:12 上傳
2022年7月羅村楊家一角的無人機航拍圖
7月4日(農(nóng)歷六月初六)上午9:45分左右,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會員胡宸和我來到羅村楊氏宗祠時,楊明柏、楊明武及宗譜保管人楊順金、楊德和等楊氏宗親早已在宗祠等候。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433.jpg (56.52 KB, 下載次數(shù): 98)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3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502.jpg (103.72 KB, 下載次數(shù): 96)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3 上傳
當楊順金等族人請出完整齊全的二十卷老譜后,還是讓我激動不已。因為我僅知道他們于2006年續(xù)修過家譜,我覺得能看到2006年度新譜就很不錯了,哪知還有保存這么齊全、續(xù)修于民國戊午年(1918年)的老譜呢,意外驚喜呀!胡宸先生趕緊查閱目錄,決定搶拍前三卷即可,我也提出將2006年續(xù)修的新譜也請出來。隨即楊德和又請出了四卷新譜供我們查閱。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101.jpg (125.86 KB, 下載次數(shù): 102)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4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120.jpg (148.62 KB, 下載次數(shù): 88)
下載附件
2022-7-16 21:21 上傳
羅村四知堂“族”字號《中山楊氏宗譜》譜箱中所保存的老譜。
《楊氏宗譜》在光緒卅三年(1907年)已修成,可能因經(jīng)費等原因沒能及時印刷成冊,到了民國七年(1918年),作了少量的修改,并請竇恩榮作序,然后付梓印刷,實為首修譜。此譜共二十卷,現(xiàn)存二十卷。由羅村的楊景炎主修、西莊的楊葆桓主纂,木活字本。是羅村、西莊(東分、中分、西分)、南崗、楊家頭等幾村合修完成的。當年共印十套,其領譜字號為“敦倫承祖訓、睦族貽孫謀”。而我們所見的這套“族”字號家譜當年的領譜人為羅村的楊學瑚、楊昌海同執(zhí),現(xiàn)由楊順金先生繼承保管。二十卷齊全,尤其熬過文革,難能可貴!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418.jpg (133.29 KB, 下載次數(shù): 94)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3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538.jpg (233.96 KB, 下載次數(shù): 102)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4 上傳
文革中被拆毀的楊氏宗祠所保留下來的杵柱基座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423.jpg (150.91 KB, 下載次數(shù): 95)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3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620.jpg (129.2 KB, 下載次數(shù): 97)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4 上傳
四知堂《中山楊氏宗譜》字派(95世--114世):維必世朝元 大學昌明德 紹孔孟心傳 遵祖宗家訓
其實,羅村共保留有兩套齊全的1918年續(xù)修的《中山楊氏宗譜》,能保存?zhèn)鞒邢聛硪彩怯兄@心動魄的故事的。據(jù)2006年新修《楊氏宗譜》中王德章先生所撰寫的《楊氏續(xù)修家譜跋》載:創(chuàng)修與續(xù)修成功,凝結幾代人的心血,其中值得稱頌的有: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期間,查抄古書、家譜風聲甚緊。幸昌裕君以本村造反派頭目的身份,表面執(zhí)行,私下又秘密做小動作打掩護(因其家父楊學儀告誡:要保存好家譜),故冒著風險,密令德金、德忠將兩部家譜悄悄地送給明德、明生東埋西藏各一部。為此,楊明德還被關押了數(shù)日,后在地窖中不得不取出家譜交差,才算過關(當年應該交出的這套家譜是“訓”字號---根據(jù)領譜字號記載:當年羅村共有三套家譜,即“訓、睦、族”三套)。也總算讓其它兩套《楊氏宗譜》得以幸存保留下來。事后他們更是悉心呵護,留下珍貴史料,功不可沒。而我們所見到的這套完整二十卷家譜就是“族”字號,是由楊明生保管下來的,現(xiàn)有楊順金保管。另一部“睦”字號同樣也保管齊全,現(xiàn)由楊德和保管。為保護過家譜的楊氏族人點贊!經(jīng)過文革,一個村能完整保存下來兩套各二十卷齊全的家譜,真的不易!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559.jpg (112.67 KB, 下載次數(shù): 98)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5 上傳
1918年續(xù)修的《楊氏宗譜》現(xiàn)保管人楊順金。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648.jpg (137.57 KB, 下載次數(shù): 96)
下載附件
2022-7-16 21:12 上傳
1918年續(xù)修的《楊氏宗譜》總目錄為:卷一,竇恩榮所撰《中山楊氏重修宗譜序》、楊氏由石場遷羅村序、楊氏修理譜稿序、目錄、凡例、誥勅、像贊、大祠堂圖、村圖、墳塋圖、大祠堂記、(羅村、西莊六甲、南崗、楊家頭)村記、石墳山記、望湖山祖塋記、楊澗橋原序并地輿考六篇、感情記、命名字派、修譜各執(zhí)事名目、領譜字號。卷二,家規(guī)、祠規(guī)、獎勵四條、家禮圖、傳贊、孺人序、跋。卷三至卷四,世系引、世系圖。卷五至卷二十:年表引、年表。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127.jpg (131.21 KB, 下載次數(shù): 96)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4 上傳
這是2006年續(xù)修的四卷《楊氏宗譜》,卷號為廿一至廿四,其實與老譜組合就是完整的總卷數(shù)為廿四卷的新修譜。
2006年新續(xù)的《楊氏宗譜》,共有四卷,與1918年老譜合并,故家譜編號順延為廿一至廿四卷,電腦排印本、仿古豎排版。由楊明斗、楊金年為“楊氏家族續(xù)修譜牒、繪制宗圖、重建祠堂理事會”正、副會長,楊昌聚為會長助理,由楊明武、明祥、明連、明林、明榴、金地、地生為理事等會員所組成的楊氏家族理事會,統(tǒng)籌續(xù)修譜牒、繪制宗圖、重建宗祠。而續(xù)修譜牒重任是由楊明武、楊昌福主修,楊昌聚協(xié)修及楊氏族人共同完成的,并特別聘請了王德章老先生參與主稿。新續(xù)目錄,其中廿一卷有:“楊氏家族續(xù)修譜牒、繪制宗圖、重建祠堂理事會”楊明斗會長所撰《繼承光榮傳統(tǒng) 弘揚民族精神》、楊明武所撰《楊氏家乘續(xù)修序》、楊明連所撰《頌楊氏家族》、楊德龍所撰《中山楊氏家譜續(xù)修序》、王德章所撰《楊氏家譜續(xù)修序》、續(xù)修凡例、新修宗祠圖像、楊明斗所撰《祠堂重建記》、楊昌聚、楊明武合撰《羅村新記》、人物志、楊氏家族“續(xù)修譜牒、繪制宗圖、重建宗祠”理事會成員名單、領譜字號(新譜共印制五套,分別取以“和、善、慶、星”為領譜字號,分別由昌福、明貴、明祥、金地執(zhí)譜保管加初稿一套取“初”字號,“初”字號由各房輪值、昌裕負責管理。另有兩套老譜為睦、族字號,分別由楊德和、楊順金執(zhí)譜保管)、楊氏續(xù)修家譜跋。卷廿二至廿四為續(xù)修世系年表。
微信圖片_20220704201609.jpg (102.72 KB, 下載次數(shù): 86)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5 上傳
家譜中由竇恩榮(溧水向陽華村人,1866-1931年,清末溧水縣最后一個舉人。據(jù)民國十二年錢桂馨、徐勉編纂的《溧水征訪冊》記載:竇恩榮,字友芝,癸卯---即1903年舉人。博覽經(jīng)史,書法平原。光緒三十二年任溧水縣立高等小學堂堂長,兼國文教員,實心任事,不遺余力。)所撰《中山楊氏重修宗譜序》載:“吾溧楊氏自在周之伯僑錫土受姓,歷秦、漢、魏、晉以至于北齊開封王---愔,始創(chuàng)立家乘。吾溧之楊,斷以楊候橋為得姓之始尊祖也,斷以千五公為遷溧之始敬宗也。由石場而臚列夫羅村、南崗、西莊六甲,以推及于楊家頭收族也”。據(jù)《楊氏由石場遷羅村序》記載:“至七十八世千五公避金人之亂,擇地而居,由淳邑崇教鄉(xiāng)之分界渡湖、北徙至溧邑石場,即傍水為家,因漁謀食?!倍稐钍闲蘩碜V稿序》中又記載:”自唐叔虞之后伯橋公受封楊候始......伯橋公受封在今之山西洪洞縣,嗣后族大支繁,遷居者不一其地。至七十八世千五公由石場而遷羅村,數(shù)傳后又由羅村析居西莊六甲、南崗、楊家頭等處。支分而派別亦源遠而流長”?!肚骞珎鳌酚休d:“若楊氏千五公可以幾矣,公諱時華、字遇春,父震龍公當宋室南渡時,以功授飛騎尉,知廣德軍。公少恬退不樂仕,進遂擇居于溧邑石場之西,名其曰:楊處士廬,即今之羅村也”。
根據(jù)以上記載及查閱世系圖獲知:一世祖為伯僑公,周封楊候,因以為氏,后之楊姓自此始。后歷經(jīng)秦、漢、魏、晉代,至北齊時--楊愔公(四十六世)官至驃騎大將軍封開封王、天統(tǒng)末追贈司空(相當于現(xiàn)在的住建部部長),曾創(chuàng)族譜。 1918年家譜主纂楊葆桓先生1907年所撰寫的《楊氏修理譜稿序》記載:“我族家譜自北齊開封王愔公始創(chuàng)之,子山公續(xù)修之,學士長儒公再續(xù)修之”--由此可知:楊氏家譜始創(chuàng)修于四十六世楊愔公,二修于六十五世子山公,八十一世長儒公三修。后因水災兵燹等原因,直至光緒卅三年(1907年)才續(xù)修(實為重修,因老譜已散佚),后于民國七年(1918年)才完成修譜。2006年再次續(xù)修。 由譜獲知:七十三世鳳鳴公,恩授制置使,宦居昆陽(河南葉縣),為避戰(zhàn)亂,遷寓揚州。后又從揚州攜長子祖信、次子祖仁于宋慶歷年間渡江遷居京口(今鎮(zhèn)江),而鳳鳴公葬于鎮(zhèn)江西南五峰山。 七十四世祖仁公轉遷徙至安徽姑孰青山之金淵江南,楊氏一族由此遷居。 祖仁公之子七十五世熹公的次子思廉公也遷居姑孰青山。 七十六世思廉公的兒子震龍公,護駕抗金,宋高宗時被授予“飛騎尉”,后又拔擢“知廣德軍”,勅封“中山府君”。 七十七世震龍公與弟云龍公則由姑孰(今當涂)之青山徙居至高淳縣崇教鄉(xiāng)之分界(即為高淳長蘆楊氏始遷祖)。 溧水羅村楊氏始遷祖為七十八世時華公(千五公),先由高淳崇教鄉(xiāng)之分界長蘆撐船渡湖北徙至石臼湖北岸的溧水山陽鄉(xiāng)之石場村,即傍水為家,以打魚為業(yè),于石場之西置田數(shù)十頃、作室數(shù)十間,為貯谷讀書之所爰,顏之(起名)曰:楊處士廬。南望石臼湖水揚清、北俯橫峰山光聳翠,而且茂林修竹映帶左右,其氣概則萬象包“羅”,其形勢則岡原“羅”列。時華公愛之重之,因此近田建村,更加便于就近農(nóng)耕。并于紹興年間,遂由石場徙居焉。嗣后,生生不已、碩大繁滋。因而取此“羅”字義,以名之為:羅村。這里再補充說明一點,家譜中還有“石墳山圖”(石墳山即今由中天堡岔路口向長裕村途中的上坡石岡處旁),原是楊氏先祖入土為安之場所,可惜后毀。 八十八世嶷公由羅村遷徙到南崗村,為南崗村楊氏始遷祖。 八十九世愷公由羅村又分遷至西莊六甲村,為西莊六甲楊氏始遷祖。 九十世禧公為西莊東分之祖、九十世祚公為西莊中分之祖、九十世禚公為西莊南分之祖、九十世襭公為西莊北分之祖、九十世襟公為西莊西分之祖。 .......
1918年續(xù)修的家譜中還記載有:儒學大家董仲舒為“赤泉候喜公”所撰寫的像贊、東漢名臣世稱“蔡中郎”的書法大家蔡邕(蔡文姬之父)為“臨晉后賜公”所撰寫的像贊、南宋后期理學家資政殿學士真德秀為“學士億公”所撰寫的像贊等。
6.jpg (218.73 KB, 下載次數(shù): 93)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5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714143458 - 副本.jpg (109.39 KB, 下載次數(shù): 100)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6 上傳
2.jpg (130.07 KB, 下載次數(shù): 94)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6 上傳
“四知”的首創(chuàng)人東漢名士廿四世楊震公像贊。
其中還有東漢名士楊震的門人陳翼為“太尉震公”所撰寫的像贊:“有四知之德懷貞一之心,調元贊化感萬鳥以來臨”。這其中所提及的“四知”就是楊氏宗譜堂號的由來。據(jù)家譜卷二《震公傳》記載:“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公,公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公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后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疏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chǎn)業(yè),公不肯,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這段故事說的是:東漢名士楊震赴任蔞萊郡上任途中,經(jīng)過其推薦而擔任縣令的秀才王密所在的昌邑縣時,王密夜晚懷揣著十斤黃金,拜見恩師。楊震說:你應知道我不受禮金的,可我不知你這樣送錢,是為何?王密回復:因夜晚來,眾人皆不知道,沒關系!而楊震斬釘截鐵地說“天知、地知、子知、我知”,怎么叫作都不知道?!于是王密羞愧而去?!八闹睆拇艘渤蔀榍Ч琶勒?,而清官二十四世震公,以其踐行的“四知”廉潔自律的典故,也就成為楊氏宗譜的堂號的由來了!
DSCF7805.JPG (100.13 KB, 下載次數(shù): 89)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6 上傳
DSCF7806.JPG (65.38 KB, 下載次數(shù): 91)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6 上傳
5.jpg (121.45 KB, 下載次數(shù): 98)
下載附件
2022-7-16 21:07 上傳
羅村楊氏始遷祖時華公(千五公)像贊
另從譜序、世系等資料還獲知---溧水境內:羅村楊氏一支與駱山楊氏一支(應為七十七世云龍公之子,駱山楊氏始遷祖為七十八世時壽公--遷溧邑西隅)及和鳳孫家巷(仙墟)楊氏一支為同宗同族,均為姑孰(今當涂)青山始遷祖七十六世思廉公傳承到七十七世震龍公(與弟云龍公同遷淳邑崇教鄉(xiāng)之分界長蘆,尊震龍公為高淳長蘆楊氏始遷祖)的子子孫孫。經(jīng)考證:七十七世震龍公于建炎二年(1128年)從高宗南渡,紹興元年(1131年)震龍公與弟云龍公遷徙到分界長蘆創(chuàng)居。而羅村楊氏七十八世千五公(時華公)是從分界長蘆渡湖(即石臼湖)、北徙至溧邑石場(今石臼湖大橋北端趙村所在地向東3華里)后轉而定居羅村(距石場約12華里)的。年表中還有羅村楊氏始遷祖時華公的記載:宋元符元年戊寅(即1098年)生、淳熙二年乙未(即1175年)卒。故遷徙年代應在1131年之后,也即時華公約在33歲至50歲(1131年-1148年)之間遷徙到溧水羅村的,那么據(jù)此推測:羅村楊氏宗親在此生活繁衍傳承已達28代有余,迄今已有880年左右的歷史了。經(jīng)過采訪2006年《楊氏宗譜》編修主要負責人楊明武先生獲知:目前羅村楊氏宗親約有400多戶、822人以上。
微信圖片_20220716210933.jpg (625.79 KB, 下載次數(shù): 99)
下載附件
2022-7-16 21:11 上傳
微信圖片_20220716140710.jpg (573.49 KB, 下載次數(shù): 100)
下載附件
2022-7-16 21:12 上傳
2022年7月16日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會員吳建溧與2006年《楊氏宗譜》續(xù)譜主修人現(xiàn)78歲的楊明武先生合影留念。
最后,向家譜聯(lián)系人楊明柏、老譜保管人楊順金、新譜保管人楊德和、2006年新修家譜負責人楊明武及《楊氏家譜續(xù)修序》的作者楊德龍等楊氏宗親表示敬意和感謝! (圖文 溧水區(qū)地方文化協(xié)會 理事 吳建溧)
版權及免責聲明
1、如本文中文字或圖片侵犯了貴方的版權或名譽權,請與我方聯(lián)系,我方在核實后,會及時刪除。
2、本文由網(wǎng)友自行發(fā)布,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3、對于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wǎng)站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糾紛、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wǎng)站不承擔責任。
本文地址: http://fs-ll.com.cn/thread-579360-1-1.html
|